在山东省聊城市的高唐县,有一个名为打渔李村的村落,它正以一种独特的方式,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奏响了一曲充满希望的“渔”光曲,近年来,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,打渔李村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勤劳智慧的村民,逐渐从一个小渔村转变为集生态旅游、渔业养殖与文化传承于一体的新型农村典范。
自然禀赋:水乡的馈赠
打渔李村坐拥丰富的水资源,紧邻宽阔的河流与湖泊,为渔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,这里四季分明,水草丰美,是各种水生生物的乐园,也是传统渔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,过去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,渔业资源一度面临过度捕捞的困境,近年来,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,打渔李村开始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,将渔业与生态保护相结合,实现了“以渔养水、以水兴渔”的良性循环。
产业升级: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
面对传统渔业面临的挑战,打渔李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推动渔业产业升级,通过引入现代养殖技术,如生态养殖、循环水养殖等,提高了鱼类的品质和产量;大力发展深加工产业,将鲜鱼加工成鱼干、鱼酱等特色产品,延长产业链条,增加附加值,利用互联网+农业的模式,建立线上销售平台,拓宽销售渠道,让打渔李村的优质水产品走向全国乃至世界。
生态旅游:打造“渔”文化新名片
打渔李村还依托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渔业文化底蕴,大力发展生态旅游,每年夏季,这里都会举办“高唐渔文化节”,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捕鱼乐趣、品尝地道渔家菜、观赏传统渔歌表演等,通过这些活动,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,也有效传承和弘扬了渔文化,村里还建设了观景台、步道等旅游设施,让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,也能深入了解渔民的生活方式和智慧。
乡村振兴的“智”变
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,打渔李村还注重“智”的变革,通过引入智能监控系统,对渔业养殖环境进行实时监测,确保水质安全、病害防控;利用大数据分析,精准预测市场趋势,指导生产;开展农民技能培训,提升村民的科技素养和创业能力,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,也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社区治理:共筑和谐家园
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,打渔李村还注重社区治理的现代化和民主化,通过建立村民议事会、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,鼓励村民参与村庄事务的管理和决策;实施“积分制”管理,对村民的环保行为、志愿服务等进行量化评分,作为享受公共服务、参与公共活动的依据,这些措施有效激发了村民的责任感和归属感,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。
展望未来: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
展望未来,打渔李村将继续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,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,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计划进一步扩大生态旅游的规模和影响力,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渔文化旅游品牌;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,形成区域联动发展的新格局,还将继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,保护好这片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,让“绿水青山”真正成为打渔李村可持续发展的“金山银山”。
高唐打渔李村的故事,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一个个生动实践的缩影,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,展示了传统与现代、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,在未来的日子里,打渔李村将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,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